讀後感:《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過去曾經看過一些日本妖怪文化題材的作品,感到十分有趣。之後我就常常在想,不知道臺灣本土有沒有類似風格的作品,結果就讓我在TAAZE的廣告信發現了《臺北城裡妖魔跋扈》這本書,文宣介紹其中一小段是這麼寫的:

從臺灣主體的角度出發,在虛實交錯的世界觀下, 巧妙處理「臺灣-日本-中國」光與影、帝國與殖民的波瀾壯闊之作!

融合臺灣風土人情、日本妖怪、推理懸疑元素,我怎麼能不愛呢?

這是一個妖怪、神明、人類之間交織出來的故事。故事是設定在假設日本沒有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直到1950年都還在日本統治之下的台灣。臺北城裡發生了駭人的連續殺人事件,被稱為殺人鬼「K」的凶手遲遲無法落網,臺北城裡人心惶惶。

身份神秘的文學評論家「新日嵯峨子」在自己舉行的文學沙龍中,以文化現狀作為發想,提出臺北城被日本妖怪的力量控制的假想世界觀,並計畫作為創作發表。可是正如她所說,日本妖怪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臺北城裡生活著,而且殺人鬼「K」事件的被害範圍也波及到了日本妖怪。妖怪的狀況不應該為一般人類所熟知,讓某些人開始懷疑新日嵯峨子對於這一連串的事件是否知道什麼內情,還是有什麼目的?還是說,其實她就是殺人鬼K?人類、妖怪、神明,根據各自的想法和意圖,在這座我們所熟悉的臺北城展開行動。

讀完之後,感覺這本書好像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呢,整體看下來,應該可以說是一個表面上以妖怪和一點推理元素為題材,實際上是用來作為作者自身主張載體的奇幻故事。不過我覺得這本書很奇妙的地方在於,它的寫作手法讓書中的的創作、書中的真實、書外的現實三個不同次元互相交錯呼應,也對於存在的本質做了許多探討;透過書中文學的評論,道出對於現實中文化的主張。

有時候我在思考,對我們來說,能用什麼樣的媒介來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塊土地?看完這本書,我就覺得這就是一個不錯的媒介。書中登場的人物大多都是史實名人、本土神明、日本傳說神怪,又不走輕小說的萌化路線,附錄中也能夠看出有經過考察(先不管考察的正確性,因為我也看不出來)。假設作者是把目標鎖定為大眾族群,讓人覺得這些東西有趣並想要關心,我覺得已經足以推薦了。

不過我有點不曉得該怎麼下這本書的標籤,應該算輕小說嗎?推理小說?還是奇幻小說?或許就是這三者的結合吧。推理和解謎的部分對我來說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角色形象的刻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言語道斷,其他角色形象我就覺得還不夠立體。而且讓我更困惑的是,前期的種種鋪陳和線索,都暗指出子子子子未壹的關鍵地位,但是後來卻變成雪夜的冒險故事,直到劇情最後,子子子子未壹的動向根本就有一大段空白,就更摸不著子子子子未壹在這一連串事件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了,各角色之間的戲份比重,讓我弄不清楚主角是誰。還是說,這個故事會以群像劇的方式發展下去嗎?之後會用不同視角來補足事件的完整性和角色形象嗎?

最後收尾的部分劇情明顯還有後續發展,真相也沒有完全解開,不過這幾天發現續集已經發售了,希望早日入手。

補充:續集《帝國大學赤雨騷亂》讀後感想已經寫好了,有興趣的話,請參考連結

書籍資訊:

書名:臺北城裡妖魔跋扈
作者:新日嵯峨子、瀟湘神
出版社: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2015)
ISBN:9789869111782
取得方式:網路書店購入
TAAZE連結
Wikipedia圖書資源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最近30天內的熱門文章

讀後感:專攻自己的優點 《發現我的天才》

翻譯練習:《槇原敬之 - 遠く遠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