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感:20150810 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 講座心得
作好生涯規劃、擁有幸福人生應該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所謂「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順口溜,也是一般人玩笑中可遇不可求的夢幻工作代名詞。但是如果真的這麼幸運,找到了這樣的夢幻工作,從此就能跟幸福人生劃上等號嗎?工作就只能為五斗米折腰,單純為了賺錢當個沒有感情的機器嗎? 從開始工作到退休,在工作的時間佔了一生的很大部分,難道追尋一份能夠讓自己樂在其中的工作,只能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嗎?
8月初參加了《大人學講座: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主講者Byran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教導大家系統化挖掘個人天賦的作法,燃起對生命的熱情。在此整理一下個人自我探索的心路歷程,以及講座的聽後心得。
錢多事少離家近=幸福人生?
和很多人一樣,小時候我很熱衷於星座、心理測驗這些東西,不過比較不同的地方是,我對誰到底喜不喜歡誰沒有太大的興趣,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那是一種渴望了解自己的投射。
在求學過程中我隱約發現,如果我先知道學習的目的和前因後果,我的學習效率會比較好。我以為這些也跟書本上的練習題一樣,等我長大、問別人或者讀透教科書,就會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實社會的價值觀,求學過程看重的是「考了幾分可以填什麼志願」、長大了看學歷、公司名稱和頭銜、年收入是多少、有沒有房子,於是我也就懵懵懂懂地,隨著社會的價值觀,逐漸忽略自己的內心感受,依照社會觀感和外界價值觀選擇了我的志向。
出了社會經過一番波折,憑著嚮往進大公司的憧憬和一股傻勁,誤打誤撞地得到了一份看起來讓人稱羨、相對穩定的工作。進了這間公司,還被友人笑稱是「人生勝利組」。可是工作環境中排山倒海襲來的無力感、僵化的工作制度,我每天上班唯一快樂的事情居然只剩下可以下班打卡的那一瞬間。曾經有段時期,人家問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會告訴他我沒有夢想。當我跟親朋好友訴苦的時候,卻被告知「準時下班,不好嗎?」、「結了婚有家庭之後,妳就知道這份工作很好了,妳要惜福!」
或許我真的很貪心,是我的心態應該改變、我應該惜福。但是我的內心深處時常在吶喊著,這樣的生活難道我還要忍受數十年嗎?名片拿掉,我還剩下什麼?我不知道再這樣下去,數十年後的我會不會變得比較快樂,不過至少我知道我現在很不快樂,我想要改變現狀!
那麼,要如何改變?仔細思考職場的現況,我覺得
會找到這門講座,其實也是因為閒暇之餘看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的文章逛到的。前面動機講了那麼多,簡單講就是因為我想聽聽看找到天賦與熱情的人,他們憑什麼能找到?老實說這種勵志性質的書滿街都是,但是說到能提供系統化作法,還真的很少見,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不過報名之後心裡還是很猶豫,掙扎了很久。最後抱著最壞最壞我還可以得到3本書的心態完成了報名手續。(這麼說真的是很對不起那些沒候補上的人...)
講座故事性佳 點燃現場熱情 實際體驗加深印象
講座當天到了現場,我覺得到場人數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原本到場前其實有點不想來,後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現場熱情夥伴的感染,精神變得振作了起來。主講者Byran
聽完講座應該要做的事情...
講座結束回到家,知道我來參加講座的友人跑來問我聽完之後有沒有找到天賦。我只告訴他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友人半開玩笑告訴我說你下一句應該不是問我有沒有聽過x麗吧?(笑)又不是像哈利波特一樣,神奇的帽子自動幫你分好好,如果真的那麼神奇,我想講座也不用辦了,可以考慮改行當算命師了...
聽完講座之後想法很多,實際練習之後問題又不斷冒出來,冷靜一段時日沉澱自己並且整理心得,我個人認為
當然也有例子告訴我們,有人找到天賦之後,並沒有斷然放棄自己的工作,而是將現有的工作作為維持經濟的基礎,在閒暇之餘追尋熱情;也有人找到天賦之後,在現有的工作作小小的改變,透過成就感滿足找到熱情。
我知道踏出第一步真的很難。上班不開心,下班看看肥皂劇笑笑不就又好了嗎,何必這麼累呢。但是,現狀對我來說,像是在遠程公路找到的舒適休息站,不管現在正在看的那則網路笑話有多好笑,或是在喝的那杯飲料有多痛快,現在該是繼續向前走的時候了,不去找看看,怎麼知道找不找的到呢。不管結果如何,以後至少我知道我有努力過。雖然很突兀(其實是不知道怎麼收尾),最後送上五月天的《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首歌,好好品味這樣的心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