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用宗教角度看待情緒療癒 《和好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這本書以佛學的角度來談情緒療癒,雖會有宗教名詞,但我覺得不影響閱讀,寫作方式很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鳴。附有實際的練習步驟,對情緒療癒有興趣的人不仿一試。



大概好幾個月前,碰好接觸「內在小孩」這個神秘的名詞,好奇之下找了《內在小孩:在荷歐波諾波諾中遇見真正的自己》這本書來看,看完之後卻沒有引起我太大的共鳴。直到最近看了這本書,我才真正覺得豁然開朗。

用我自己的理解方式簡單來解釋的話,內在小孩就是過去的心靈創傷。人的一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為了保護自己,人的心理機制會試圖遺忘,但是這些記憶往往會深藏在潛意識中。一有類似的情景、情緒觸發的話,又被激起類似的情緒反應。而過去曾經受傷的那個自己,被稱為「內在小孩」。

培養正念能量來療癒內在小孩

這本書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顯意識,是我們能主動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另外一部分是潛意識,根據許多過去的經歷,具備處理事情的能力。靠著潛意識的運作,我們能完成許多事情。

不管是悲傷、憤怒、喜悅、慈悲,這些情緒平常時候都是以種子的形式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經由外界的刺激,浮上表層顯現,形成實際的心理活動。悲傷、憤怒、忌妒這些心情,通常被當作負面的情緒,所以我們會試著不讓他們顯現出來,但是所有的情緒都需要有良性的循環,就像中醫常說的經絡需要暢通。如果我們刻意壓抑它們,就像悶在地下室一樣久而久之發霉發臭,身心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

如果直接面對這些強烈情緒的話,我們會感到痛苦。所以可以用培養正念的方式,在面對的時候,用正念擁抱這些情緒。多次下來,這些痛苦強烈的情緒會被軟化,就能夠達到療癒的效果。

搭配實際操作 練習處理感受

這本書最後一個章節有附上一些實際上的呼吸練習步驟,讓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和感受上。練習總共有十六個,我自己試著做了最前面的一兩個,我覺得平靜情緒的效果還不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以佛學的角度來談情緒療癒,我在閱讀過程中偶爾會因為出現不熟悉的宗教名詞,去查詢意思而中斷閱讀。不過在很專注的情況下,我覺得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我覺得這本書的寫作方式很有感染力,讓我常常能夠跟自己的經驗高度連結,所以更能夠理解其中要表達的意思。

最近時常接觸處理情緒的書籍,雖然情緒處理還沒有很順利地改善,但是我發覺自己有的時候已經能夠轉換角度觀察自己的心情,像是剝洋蔥一樣,尋找自己負面情緒的真正原因。 希望能夠就這樣腳踏實地、一小步一小步,找回那些被困住的力量。

書籍資訊:

圖片來源:TAAZE(點圖連結)
書名:和好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作者:一行禪師
出版社:自由之丘 (2012)
ISBN:9789868835924
取得方式:圖書館借閱
Findbook 連結
Wikipedia圖書資源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最近30天內的熱門文章

讀後感:專攻自己的優點 《發現我的天才》

翻譯練習:《槇原敬之 - 遠く遠く》